-
- 电影《左耳》与《万物生长》营销方式对比
网络营销 苏州网站建设 之前苏州网站建设已经提到电影《左耳》营销策略分析,《左耳》的票房是出乎意料的好,但同期同题材的《万物生长》的表现却是让人跌眼镜的。下面我们就来谈谈电影《左耳》为何这么火?与《万物生长》营销方式有何不同。
关注《左耳》的人更年轻,“买票的学生显然更多”
关注《左耳》的和看《万物生长》的观众群体是否一样?据分析,两部影片的微博用户群体在性别分布和学历分布上基本一致,大学群体最多占比均达86%。但在年龄分布上能看出明显区别,关注《左耳》和《万物生长》的群体集中在20-29岁,占比70%、75%,而19岁以下群体占比为21%、16%,前者受众群体比后者要更为年轻一些。
从两部影片在上映前后三天(即上映前一天、上映首日、上映后一天)影片相关主创在微博上的宣传,苏州网站建设发现《左耳》在微博上受关注度明显高于《万物生长》。尽管两部影片主创几乎是“全员出动”为影片积极发声,但是从评论、转发、点赞数看,《左耳》的热度明显高于万物生长。就幕后主创来说,冯唐和李玉二人有关《万物生长》的帖子,被转发和点赞的数目,都远远低于苏有朋和饶雪漫。
再说说幕前演员,《万物生长》主要靠范冰冰拉动转发和点赞,韩庚发帖的点赞和转发量也只抵得上欧豪一人的“叫卖帖”,何况《左耳》里陈都灵、马思纯、胡夏的发帖转发量也不低呢。鲜肉多就是好哇,每个年轻演员都有一定的粉丝基础,且活跃度高。
《左耳》周末的观影人群明显是学生群体居多,“高中大学多一点”。但《万物生长》则没有明显的人群划分,“年轻和年老的都有”。去年的票房分析已经表明,现今影院主流消费群体以90后为主,其次才是80后群体,“两者占比都超过20%,但90后的占比已经超过80后。”《左耳》在受众群上更趋于年轻化。
《左耳》表里都青春,营销聪明;《万物生长》更具文艺气息
《左耳》是名副其实的青春电影。首先体现在选角方面,平均年龄23岁的主演阵容,满屏胶原蛋白与青春荷尔蒙。由于电影编剧由小说原作者饶雪漫亲自担任,电影剧情保留了原著的主体结构,只在部分细节做了调整。比如,吧啦并未怀孕被张漾逼迫堕胎,这一点可能是回击网上认为青春电影“难道一定要有堕胎情节”的质疑。又例如,《左耳》小说的结局仿佛是一场无边无际的复仇恶循环,更有许弋炸酒吧导致众多角色丧生的情节,而电影则以吧啦去世为转折点,让众多角色走上救赎之路。
从定位上来说,《左耳》还是纯粹的青春爱情片;而《万物生长》像海报定位‘虎狼之作’,暂且不说有没有指向性,讲述的故事毕竟更成熟一些,更像传统的都市爱情片,先前几部类似的青春爱情片上映基本都火。在刚刚过去的周末,《左耳》在北京几家影城的排片基本与《速度与激情7》相仿,而《左耳》的观影人次比《速激7》要多。
《万物生长》牌面有保证,但《左耳》的宣传很聪明
《左耳》和《万物生长》在市场上的表现多少让苏州网站建设感到惊讶。论牌面,《万物生长》明显要胜于《左耳》。《左耳》这部小说并没有《匆匆那年》、《致我们终将逝去的青春》那么畅销和红火,且欧豪、陈都灵、马思纯、胡夏、杨洋、段博文、关晓彤这样的演员阵容知名度也远不及范冰冰、韩庚,辨识度高的苏有朋这次是做导演,《左耳》的影像品质也难与“冯唐+李玉”这样的组合抗衡。
- 上一篇: 颠覆传统建站模式的O2O模式网站建设
- 下一篇: 电影《左耳》营销策略分析
- 电影《左耳》与《万物生长》营销方式对比